首页 > 常用范文 > 事迹材料

勤劳致富事迹【最新4篇】

发布时间

不管你从事那种创业项目,只要敢于去尝试,勇于去坚持,一定会换来成功的青睐。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4篇《勤劳致富事迹》,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创业致富励志故事 篇一

郑远元人聪明,一对眼睛时时透着机灵。修脚手艺越做越熟练,摆修脚摊每月也有近万元收入。

悟性高是一回事,却也难以弥补他文化程度低的短板。不过,郑远元做人踏实、待人真诚,总有些“贵人”为他“指点迷津”,补上了“社会大学”这一课。

2005年初,在地摊上为一位老人治好脚病后,老人十分欣赏面前的小伙子:“你这么年轻,技术又这么好,摆地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开个店正规干,才能有大的发展。”在老人的提醒下,租门面、办执照,2005年底,郑远元的第一家修脚店开起来了,只有一间门面,面积也只有30多平方米。从地摊修脚工到“郑老板”,郑远元用了3年,那年他22岁。

店面开张,需要增加人手,郑远元想到了还在老家深山里“刨食”的乡亲们。“你发大财吧,我不干,即使没有饭吃,咱也不去搞修脚”,老家的朋友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啥事不能干啊,去做这种活路!”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问出处,创业的路径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别?经过反复动员,郑远元的姐姐郑远翠、嫂子任继芳成为了他的第一批员工。服务热情、价格低廉,他的店面逐渐门庭若市起来,老家前来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快分店陆续开张……2006年底,仅仅过去一年,郑远元已经在汉中、安康、四川达州等地开了十几家专业修脚店。

“我很感谢当初买房借我钱的达州朋友,如果不是因此把自己‘逼上绝路’,可能我现在还在给人打工”,郑远元对记者说。

勤劳致富事迹 篇二

xxx出生于一个养蜂世家,自幼便追随父亲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发展养蜂业。2002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全国只此一间蜂学系本科,并取得了检测上岗证。其父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蜂业,于2008年6月17日组织养蜂人士,注册了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的一些成员在当地的养蜂界中都有一定的声望,并具有一定的养蜂规模。

xxx曾说,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提供的产品,符合富有营养,回归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费潮流。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如今,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在麦洪长的领导下,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初具规模。

他领导的合作社秉承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为上帝、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的宗旨,给社员订了一个《养蜂场采蜜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高质量谋求合作社持久的发展,为了符合国家对食品的严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办了一个符合国家QS标准的加工厂。

xxx为了促进各地养蜂业的发展,经常到各地进行培训,通过各类农业科技推广计划及项目的实施,推广先进、适用、成熟的养蜂新技术、新品种。2009年6月被邀请到海南省参加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担任养蜂培训导师,同年9月被邀请到四川宝庆县担任养蜂培训导师。2009年注定是一个丰收之年,麦洪长成为了广东养蜂学会的理事。

xxx并没有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奔走于各地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推动蜜蜂有偿授粉,促进蜜蜂授粉形成产业。2011年,受邀参加省农业局和广东省养蜂学会组织的会议,共同制定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勤劳致富事迹 篇三

今年39岁的xxx,是红沙梁乡高来旺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十年来,他转变观念,吃苦耐劳,努力拼搏,成为该乡的养鸡大户,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树立了榜样。

xxx结婚以后,和众多农村青年一样,过起了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生活。由于地处沙漠边缘,土地又少又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没白没黑,可一算账,收入却少得可怜,经济上很不宽裕。随着孩子的出生,一家四口靠仅有的五亩土地,生活上开始捉襟见肘,陷入困境。于是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谋一条更好的出路?

20xx年,xxx毅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蛋鸡养殖,他考虑了当地的养鸡业市场行情,认真研究了鸡蛋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认为在饲养蛋鸡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

4月,他在妻子的支持下,通过借贷等途径,筹措资金15万多元,新建小型鸡舍两座,购进鸡笼,第一个在全乡搞起了蛋鸡养殖。他的行动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她无偿提供木材8m3,解决了新建鸡舍所需的檩木和椽材。

6月份,他购进3000只鸡雏。为了保证鸡雏的成活率,鸡雏头两个月的室温必须维持在38℃—40℃之间。室温超过了人的正常体温,他和妻子每天三次给小鸡喂食,饮水或防疫,每次下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为了学习养鸡技术,他亲自请来县、乡的畜牧科技工作人员做指导,另一方面,自己认真学习掌握蛋鸡各阶段的饲养配比、防疫及病鸡的治疗技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6个月后,蛋鸡进入产蛋的高峰期,鸡场每天产蛋近x斤。当年收入达6万元。

20xx年,他又筹措资金55万元,扩建中型鸡舍两座,购进鸡雏5500只。现在,他的养鸡场规模又扩大了,鸡舍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可一次存栏蛋鸡8500只,年收入16万元。除此以外,家里还添了一辆小面包车,一台饲料粉碎机,家庭固定资产达到了x万元。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群众: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找准市场,踏踏实实做事,小康生活就不再是梦。

创业致富励志故事 篇四

大学生创业故事,这个清明假期,刘林青和他的小伙伴们异常忙碌:距离大学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刘林青和他的“觅&me工作室”成员拿着相机、摄录机每天穿行在校园的教室里、紫藤花架下、图书馆的走廊里……为同学们留下青春记忆的同时,也记录着自己的青春印记。

“觅&me工作室”的主创有四人:刘林青、张慕然、苏晓萌、杨晓菁,都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谈起最初成立创业团队,刘林青介绍,2012年9月,当时正读大二的。他们因为要完成制作微电影的作业而聚在了一起,在讨论剧本、拍摄等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间竟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喜欢用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生活。就这样,“觅”团队应运而生。

为何要给工作室取名为“觅&me”?杨晓菁解释说:“记录被忽略的风景,寻觅真我,现代人为了生活过得很匆忙,往往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有时也会迷失自我,“觅&me”正是重新发现生活之美、寻觅真我的意思,这是我们的心态,也是我们希望传递给别人的正能量。”

“觅”团队曾多次自发组织拍摄多部视频短片,包括为校园情侣拍纪念、为即将毕业离校的学长拍毕业照、学长回母校的图书馆求婚“微电影”等。刚开始,团队的拍摄多是义务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创业初衷

可以把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就业,一个新的想法在他们的脑海中诞生—如果可以把爱好和工作相结合,那就太幸运了。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们迅速拟出方案,分析利弊。最终,确认工作室经营方向,盈利模式后正式开启创业模式。

有了前期视频拍摄的经验,加之人脉的积累,“觅&me工作室”在创业初期颇为顺利。“由于我们的价格较市场价更低,而成片质量却很好,所以客户觉得性价比高,普遍反响还不错,当时在一段时间内接下好几单。”张慕然说。在创业初期,“觅&me工作室”将全部盈利投入到置办设备中,到目前为止,工作室仅设备方面的固定资产已达7万余元。

和所有创业初期的团队一样,工作室很快迎来新的问题。“记录类及婚礼微电影市场饱和度高且受众需求相对较小,如果我们只是单一做这一部分,恐怕不能维持工作室长期、稳定的盈利。”刘林青说。

关于未来

虽然要分开团队但不会解散

面对现实的压力和对梦想的坚持,工作室最终选择以企业宣传片、微电影广告为主,兼顾“记录生活”的发展方向。去年10月,工作室为一家生物公司拍摄制作的用于参加创新中国大赛的企业宣传片,帮这家公司成功入围并获得首轮融资;去年11月,工作室独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看见》入围光线传媒微视频大赛前20名。

记录着同学们的“毕业故事”,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也面临着毕业分离。“两位同学去英国深造,都是媒体制作、公关推广之类的专业;我和另外一名同学现在在一家从事电子出版的企业实习,负责视频后期。”刘林青说,尽管难以避免要分开,但这个团队不会解散,“我们会有聚在一起继续奋斗的那一天。”刘林青坚定地说。

创业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2008年开始在宿舍创 www.chayi5.com 业,到2015年,获得E轮融资,拥有几千员工,服务范围也从上海交大周边快速扩展到全国250个城市,这便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的快速发展轨迹。

1月27日,“饿了么”召开新闻发布会,CEO张旭豪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饿了么还将与战略投资方达成深度合作。融资完成后,饿了么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发布会后,张旭豪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喜悦,他豪言,饿了么要做餐饮界的阿里巴巴,目标是成为估值一千亿美金的公司。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勤劳致富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65 4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