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用范文 > 事迹材料

关于孙中山的历史事迹(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孙中山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领导的革命活动曾遭受多次失败,但他以果敢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斗争,直到革命胜利。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关于孙中山的历史事迹》,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孙中山的故事 篇一

伦敦蒙难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辗转澳门、香港、日本、檀香山、旧金山、伦敦,在伦敦遭清政府使馆人员诱捕,幸得恩师康德黎发动舆论援救才得以脱险。

当时的伦敦,是世界政治的中心,是产生领导当时世界潮流思想的地方。孙中山在这里获得了大约九个月的稳定生活,在这里的政治研究和社会考察,使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升华,三民主义更趋完整和深化。就如孙中山自己所述:“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三民主义的定型经过了长时间的孕育、实践和发展的过程,是孙中山经过考察檀岛、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政体、社会、历史,结合诊断中国长期落后的症结,吸收转化世界上各种新的思想、学说和政治制度的优点,融会贯通而产生的。就如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古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三民主义实在是集合古今中外的学说,顺应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改组为《民报》在东京正式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里首次公开阐述了三民主义:“……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在东京演讲《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正式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主张,此后他的一切演讲都以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无疑,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学说的最辉煌、最精华的部分。

孙中山的故事 篇二

公私分明 拒亲人求职

孙中山非常重视办事公正,主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铺张和腐败。他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决不谋私利,并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

孙中山的大哥孙眉早年在美国檀香山经商,曾数次捐巨款资助弟弟干革命,可以说贡献很大,功不可没。当时不少同志们向孙中山建议派孙眉出任广东省都督,孙中山坚决不同意,并致函其兄:

“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为政治非兄所熟习。兄质直过人,一入政界,将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台,则众人瞩望,稍失策,怨亦随生……”

孙中山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任人唯亲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孙中山的故事 篇三

会见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 m.haozuowen.net 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

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

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关于孙中山的历史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65 3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