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用范文 > 事迹材料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5篇

发布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 篇一

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灾区人民的主体作用。从“5·12”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四川便进入了一个极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自强自立自救的精神与坚定坚强坚韧的意志相互激励,我们勇敢地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来,强忍悲痛,自救互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从灾难中学习,从灾难中汲取信心,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喊出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共同心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带着泥土和草根的芳香,两条朴实无华的标语展现出灾区人民昂扬向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创造者。大灾之后的恢复重建,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既具有抗震救灾普适的共性,也具有从灾区实际出发的鲜明个性。抗震救灾的精神取向,应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震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更激发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创业精神、拼搏精神、英雄精神和科学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灾区急需恢复的基础设施和灾区群众急盼回归的日常生活,还要以长远的眼光、人性的视角、科学的举措,谋划灾区未来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场攻坚战,不能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总动员;作为一场持久战,不能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主创业。走进今日灾区,田坎上,河滩头,公路旁,到处可见自搭自建的过渡安置房,到处可见灾区群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忙碌身影。废墟上站起的四川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都有一种共同愿望,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恢复重建的机遇,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培植自我再生的造血功能。

两条标语——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山高水急的巴蜀大地培育了四川人民敢为人先、智慧包容、自强不息、坚韧奋进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四川人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独特品格。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四川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表现出无比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山垮了,路毁了,水断了,房塌了,粮没了,但灾区人民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倒。他们知道,危急时刻,生死关头,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不抛弃,不放弃”;“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从灾难中活下来的灾区人民更加懂得吃苦耐劳,更加懂得拼搏求生,更加懂得感恩图报。用灾区群众的话说:双手在,希望就在;脚踏实地,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两条标语——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精神。汶川地震灾难彰显四川人民的英雄本色:越是苦难越是坚强,越是苦难越是团结,越是苦难越是奋进。山摇地动间,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上爬出来,奋力救出两个同学;三岁多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抱出来时,一个敬礼感动中国;埋在废墟下的女孩邓清清打着手电筒看书,这一幕感动世界——他们的原生态行为,传承着一种大无畏的“川军精神”。一个外国记者在绵竹灾区采访,亲眼看到失去房屋、家人和财产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认为“中国农民是人类的一座丰碑”。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种不弯腰、不低头、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生在世,要让自己的血肉之躯得以保存,更要用自己的双手做事。面对地震灾难,逝者已去,活下来的人不但要挺起脊梁,奋起工作,而且要努力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穿越灾难,重建家园,灾区人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尊重科学,更加懂得求真务实。灾后恢复重建,任何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必须坚决杜绝。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 篇二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贵阳市虽没有波及到,但当灾难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贵乌路街道党工委紧急动员和组织起来,积极投入到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例,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贵乌路街道办事处党政办主任蔡佳丽同志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人。在爱心捐献活动中,她踊跃捐钱捐物,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她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表现出了高尚的情操和无私奉献的情怀。

慷慨解囊

地震灾害引起辖区的广大居民、非公企业的广泛关注,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职工,从共产党员到一般群众,人人把支援灾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人人奉献一片爱心,处处涌动着浓浓的爱意。14日上午,贵乌路街道发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自愿捐款倡议,党委成员率先捐款,全体干部职工慷慨解囊。蔡佳丽同志组织辖区16个社区和在外办事不能回来的同志,有的托人带来捐款,有的电话请机关同志垫支捐款。在倡议发出后的短短2小时内,贵乌路街道出现了空前的爱心捐献行动,共捐款33万元,大家都在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5月13日,家住中天社区紫薇园的荆世英阿姨急匆匆地走进中天社区办公室,热切地询问捐款事项,一说到灾区人民,她便止不住热泪盈眶,几度哽咽,说不出话来。她表示不为灾区人民做点事,出点力,她就不能入睡;街道非公企业党支部贵州一树药业党支部在知道四川受灾后,管理层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救灾工作,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决定为灾区捐赠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药品。并在公司内部发起了“向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献出一份爱心”的倡议。公司职工捐款3万余元;23日,在接到收取“特殊党费”的文件后,蔡佳丽同志立即组织全体的党员干部、辖区党员积极又投入捐款,共收到捐款5万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四川绵阳人。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这元钱是我的特殊党费。”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万江社区党总支退休老干部杨光明心中时刻牵挂着灾区,牵挂着受灾的群众。他每天通过收音机及家人了解地震灾情及党和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抗震救灾的情况。得知党员可以通过交特殊党费的形式支持灾区时,他在第一时间里打电话到社区党总支,要求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交纳特殊党费。

奉献爱心

地震无情人有情, 5月14日,看到在地震中受伤的同胞急需用血,蔡佳丽同志带头组织了十余名同志来到人民广场献血。25日,从地震灾区转移了大批伤员到我市省医、医学院、四十四医院就治。蔡佳丽同志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与分管领导商量能为这些伤员做些什么,目前,已安排了6名党员志愿者到贵医附院专门为69名伤员送饭。灾区的伤员十分感动。“虽然不能亲临现场救灾,但仍然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灾区群众服务,同样是一件非常高兴和有意义的事”蔡佳丽说到。

大难显大爱。面对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蔡佳丽同志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 篇三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成都市出现强烈震感。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身为xx大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副院长的张同志,与该医院党政领导反应迅速,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内协调组织两校区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学校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部署,立即投入地震后我校部分师生员工,因为地震导致受伤的伤员救治工作中。

成都出现强烈震感后,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上级要求对学校医疗救护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组织调动医护人员力量,为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受伤师生员工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迅速进行组织、协调,对震灾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和安排。

地震发生几分钟后,九里校区就有多名因为地震受伤的患者来到校医院需要抢救。此时,王国平同志和医院党政领导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将伤情较重的6位伤员转送上级医院救治,同时,该同志又立即协调组织医护人员对余下的40多位伤员进行清创缝合、止血包扎、对关节崴伤、骨折、脱位等进行复位固定的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由于地震,受伤学生人数更多,伤情同样严重。由于伤员太多,而犀浦校区校医院门诊部值守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救治工作告急。此时,校医院党政领导立即协调安排,抽调由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带队、和副院长祝庆华以及家休班的外科医生古庆同志,组成增援队,立即驱车赶往犀浦校区医院门诊部加强医务人员救治力量,积极应对震灾造成的伤害。

大地震后,尽管余震带来的震感不时发生,而王国平同志和两校区的医护人员们不辞辛苦,不惧余震,始终坚守、工作在救治伤员的医疗抢救岗位上,冒着余震随时可能导致的危险,为每一位伤员包扎、敷药、缝合、耐心解释。该同志和医护人员不仅为患者解除伤痛,还要为他们缓解心中的紧张,疏导伤员的恐惧与焦虑,稳定了伤员的情绪,保障了救治伤员的医疗秩序。

震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5月12日晚大约23:00时分,西南交大医院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征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的指令后,一直值守在医院的党政领导立即向学校、后勤集团领导报告征用指令,同时立即协调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与前来执行调度的金牛区卫生局工作人员一道,立即前往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参加灾区医疗救护工作。而此时,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和院长贾全芬同志,又24小时值守在医院,并安排出奔赴都江堰灾区,参加救治震灾伤员工作的第二、第三、……应急梯队,目的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的疲劳,以保证抗震救灾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灾难,地处汶川的阿坝师专也同样受到了重创,阿坝师专的校舍在地震中变成了危房。

在四川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阿坝师专的全体师生要整体转移至成都体育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

为全面认真的完成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部署的,为阿坝师专约4000余名师生员工实施震灾卫生检疫和疾病检疫的工作,医院党政领导在我院医务人员本身就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安排出12名医护人员,从5月23日开始,先后在四天内,不分白昼,不辞辛劳,默默的奉献出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对灾区人民的爱心。而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王国平同志就在此其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能战斗,能吃苦的党性和拼搏精神。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给地震灾区造成了毁坏性的重创。

按照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校――地”对口支援灾区汶川的安排和汶川人民抗震救灾的紧急需要,王国平同志作为首批“赴汶川专家服务团”后勤保障组副组长的志愿者,肩负着灾区人民的企盼,肩负着西南交通大学赋予的神圣使命,历时七天赴灾区工作。

西南交大赴汶川“专家服务团”途径雅安、泸定、过丹巴、金川、马尔康,历经因地震造成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飞石、大风、尘雾的重灾区米亚罗、古尔沟、理县,冒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困难到达汶川。

王国平同志除了肩负“专家服务团”所有成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外,还要担负起“专家服务团”的生活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住行和繁重的后勤服务工作。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顾危险,与全体“专家服务团”成员共同战胜困难。在短短三天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汶川地区县城和乡镇的危房鉴定工作,为灾区人民做出了贡献,为西南交通大学争得了荣誉,出色的完成了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我校而下达的危房评估任务。

王国平同志实实在在的经受住了地震灾害这一突发事件的考验。面对地震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积极组织、协调、战斗、值守在突发事件的最前沿。

作为医院党支部书记、医院业务院长,他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辞辛苦,不怕牺牲自己得一切,积极主动要求安排艰巨的任务,履行着医务人员的天职。在危难时刻,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和支援抗震救灾,志援服务于重灾区一线,服务于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医疗工作,为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 篇四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 篇五

刘海,男,藏族,现年13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班长,是学校护校队成员,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那天,他在班上第一个反应过来,高吼一声“快跑,地震来了”,他协同教师带领本班学生从六楼跑到操场上,此时教学楼已严重倾斜,水泥砖头随时往下掉,然而他不顾个人危险,返回教学楼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疏散被困在学校教学楼的其它班学生,带领学生顺着安全通道来到学校的大操场上,又马上清点了一下六年级的学生,看他班上的学生都来齐没有。

到了下午,学校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当时由于被地震破坏的山路还未抢修通畅,通讯也未恢复,很多家长都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当刘海的哥哥来学校接他时,他要求哥哥把同村的七八个没有家长来接的学弟、学妹也一块接走。当他哥觉得这样承担的责任太大而面有难色的时候,他说:“这样把他们放学校,他们着急,他们的爸妈更着急。让他们跟我们一块走吧!”最终,当这些同学回到家,和家长见面的那一刻,他也安心了很多。

回到家他也坐不住,帮大家搭帐篷,几天后,来电了,当他从电视上看到特重灾区那触目惊心的画面,看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线,看到无私的志愿者在第一线,看到那些他的同龄人的坚强和乐观的时候,这个性格倔强的男生流下了眼泪。

通过刘海同学的种种事迹,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评该同学为“日隆镇小学抗震救灾小英雄”。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抗震救灾英雄事迹》,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65 1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