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用范文 > 承诺书

大学生诚信承诺书(精选8篇)

发布时间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已被大多数大学生较好地认知和践行,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坚守诚信问题上有所欠缺,如何更好的践行诚信是大学生该思考的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大学生诚信承诺书》,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大学生践行诚信论文: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诚信的社会价值观 篇一

“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也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明礼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明天。

可是曾几何时,诚信道德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校园也难逃一劫。当前大学生在诚信方面总的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诸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虚构个人就业信息、虚假履历,恶意拖欠学费、履约观念不强等诚信缺失现象。

试想,对于一个不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哪个单位愿意聘请呢?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上的失信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二是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四是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很大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面对这些大学生失信现象,身为大学生的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在我国古代,诚信包含“诚”和“信”两个方面。诚的本意就是诚实不欺,真实不妄,既不欺人,也不自欺,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对待他人的双重规定;“信”在古代的意思是信守诺言,不说假话。信守诺言包括承诺和践诺两方面,这两方面都涉及到一种特定的主客体关系。因此,信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德,而且关系到他人的行为和利益,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如果一个国家失掉了诚信,那么哪一个国家又愿意与之发展经济?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不诚信,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等待企业的就只是破产。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那么他又怎么立足于当今这个讲求合作,互助的社会呢?

那么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从思想上牢牢树立诚实守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后将之付诸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从而做好自己,以影响他人。最后,我们还应自觉承担相关的宣传责任,使社会建立一种良好的氛围,最终社会和谐,人们幸福。

一。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诚信意识 、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1、诚信是大学生做人立人的根本

大学里我们不仅要继续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怎样去做人,去做事。做人,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有一身浩然正气,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礼记·儒行》中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论断,《易·乾卦》言:忠信所以进德也,无不说明诚信的可贵与重要。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看后能有所启发。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进入社会的前提和保障

大学生只有做到讲诚信,讲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进入社会后,如果缺乏诚信,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例如,有个留学德国的高材生,但就因为他有过三次逃票的不良信用记录,直接导致他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大家试想,连几元钱都靠不住的人,谁敢委以重任?

二。将我们的诚信诺言付诸行动

1、轻诺则寡信

我们承诺的前提是我们有能力去实现我们的诺言,当我们不能完成别人的 委托时,我们要说“不!”,而不是虚荣地吹牛。并且说不后不要有自责之心,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你不能做所有的事很正常!当然,一旦我们做出了承诺,就该努力完成任务,牢记一诺千金的故事!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想必大家都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实践的。试想,一个平时都不诚信的人,别人怎么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去相信你?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写关于诚信的论文时,却到网上抄,这就很难让人相信你的真伪。 细节还有很多,如考试的时候不去作弊,提交简介的时候不过分夸大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细节。

3、分清事实,恰当诚信

如果一个歹徒要抢劫你时,你还对他报以诚信,讲出个人的真实信息,那就是诚信过头了。我们诚信,是要有利于大家的幸福生活,遇到敌人时,则要 见机行事,正确应对。

4、“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做到诚信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时我们该怎样做呢?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我们应该记住《左传》中的警世恒言“失信不立”和霍桑的一句朴素但有很启人深思的话“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具体的情景大家自己抉择吧,我相信大家能够做出无悔的决定。

三。积极宣传,影响他人,造福社会

我们大学生光自己闭门修身是不行的,我们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宣传诚信的意义,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最后,希望大家能自觉做到诚实守信,牢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同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祝愿大家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的美好时光,拥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最后,希望大家能自觉做到诚实守信,牢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同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祝愿大家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的美好时光,拥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大学生诚信承诺书 篇二

我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的诚信考试,愿意在考试中自觉遵守各项考试规定,现郑重承诺:

一、严格遵守考试的规定和守则,保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参加考试,如有违反,自愿按学校有关违规违纪处理办法接受惩戒处理。

二、坚决服从巡考教师管理,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1、按时进入考试考场,不迟到或中途离场。

2、考试学生必须按座位号就坐,考试中不得交谈,左顾右盼,互借文具(包括计算尺,计算器等)。试题字迹不清,可等待询问巡检教师,但不得要求解释题意。当考试时间已到时,立即停止答卷,将考卷反扣在桌面上,禁止喧哗。由巡考教师将考卷收完后,离开座位。

3、严禁考试违纪,作弊。凡提供,传递,抄袭与考试课程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的,或抄袭他人答卷或故意给他人抄袭的,该门课程成绩记为0分;凡考试违纪的学生,成绩记为0分,根据违纪情况,认错态度及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在批评教育的同时,将违纪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取消今后诚信考试申请资格。

4、诚信考试考场,知识和品行的双重考核,相互监督,考验自我,上交一份优秀的品行答卷。

5、我以自己的人格担保,我的考试成绩绝对真实可信。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考试考场规则,并保证严格遵守考试考场纪律,共同维护考试秩序,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中学生。如有违反,我愿意接受学校有关规定的处理。

大学生诚信教育心得 篇三

诚信就是诚实,信用。始终用善感的心灵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需要诚信,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美丽的,因为它给世界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诚信是微小的,它只需要占据心灵中一个很小的角落,就温暖了人们整个人生;诚信是脆弱的,只要一场暴雨,就足可使它香消玉殒。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为之担忧的事情,因为他们失去了诚信,甚至为我们人类带来灾难。纳米技术,克隆基因,导弹防御……这些人类引以为豪的高科技结晶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又危害着我们人类,因为某些人心中的信念变了质,变造福于人类于狭义的民族甚至个人。

每个人都会面对利益的诱惑,在这个时候,有些人迫不及待地牟取蝇头小利,而有些人却把眼光放得非常长远,追求未来更大的发展。名人掌上电脑等近10个品牌在重庆的总代理刘惠民在北京一家公司就职,踏实勤奋的他深受公司董事长的信任,年纪轻轻就被委以副总的重任,手上掌管着几千万元的资金和上千万元的货物。当时,公司刚成立不久,规模不大,管理上漏洞很多,"只要稍微动动手脚,几百万就有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惠民兢兢业业地工作,除了期望自己的工资和奖金会更高之外,根本没有别的杂念,把公司上上下下管理得毫无纰漏。如今的刘惠民已经是这个市场的大赢家。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讲规则的时代,诚信无疑是这个社会游戏的基本规则。新的商场流行一句话:"信用破产,你就什么都破产了。"

古人云: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交为智。诚信渗透到各个方面,面对历史和社会,人们对诚信的选择有多大的保留啊。道德教育远离历史社会,让人们的选择是多么苍白无力啊。

对于诚信,社会上有太多的争议,我认为不是不要诚信,而且诚信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犹如万古沙漠,早该绿化了。问题是在一个有着几千年下信上不信,卑信尊不信,贱信贵不信历史传统的社会里,道学家式的空洞的诚信说教即使是没有愚民之嫌,也必然流于形式。真诚的诚信教育,就不应该把起点放在要不要诚信,而应该放在怎样建立诚信,使社会多点诚信。因此对于诚信的建立不仅是每一个家庭,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责任。

诚信是最宝贵的美德,是我们取信于人的根本,没有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了。信任危机是社会的毒素,是我们蔑视诚信所付出的代价,它无声无息却充满负面的能量,足以销蚀人的勇气和良善,更会使一个国家,民族丧失最后的团结精神。

大学生诚信承诺书 篇四

考试是对学习情况的综合检测,不仅是一场文化知识的考试,更是一场道德品质的检测。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用实际行动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是我们每一位考生的义务。而公平、公正的实现,离不开健康、诚信的社会准则。

当考试向我们走近时,我们理应想到,除了在考场上接受文化知识的检验外,考试更是我们对人生的某种思考和领悟。我们应该用诚信的考试构筑诚信的人生。

让我们牢记“恪守诚信,拒绝舞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本人认真阅读并学习了此考试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出如下承诺:

1、按学校教学要求提前做好期末复习。按照考试时间参加期末考试。

2、认真学习考场纪律,考试带齐相关证件。

3、考试开始前15分钟凭相关证件进入规定考场对号入座。

   4.服从监考人员的监督管理,不做违背考试纪律的任何事情。

5、考试结束指令发出后,立即停止答卷,将答卷(答题卡)反扣在桌面上,并按监考人员要求退离考场。

   6.坚决不参与任何组织作弊行为。

   7.不考、不考。

8、进入考场不携带任何通讯工具。

9、其他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手册相关规定

如果违反任何考试规定,自愿接受西南科技大学有关条款的处理(直至开除):

班级承诺书签名: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诚信承诺书 篇五

树道德新风,立诚信根基,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营造良好考风,培养自立自律、刻苦学习的作风,塑造高尚的品格也为展现我们学校学子优良学风,本人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一、本人自愿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端正考试态度,严守考纪,诚信应考;

三、在不良念头面前,严于自律。通过入学教育及校纪校规、考风考纪教育,我已知晓有关考场纪律各项规定,考试中如有违反,愿接受学校的相应处分;

四、我将在考试中遵守以下规定:

1、严格遵守考试时间,不迟到、不无故旷考;

2、考场内不带进与考试有关的材料及手机等通讯设备;

3、在考场内不交头接耳、互打暗号,喧哗或有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绝不帮考,不抄袭他人答案;

4、不在试卷上故意书写他人姓名、考号;

5、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服从监考人员管理。

承诺人签名: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诚信承诺书 篇六

亲爱的同学们: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条件。为了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提高诚信素质,树立大学生的良好诚信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诚信人才,争做一名合格的'道德公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庄严地做出如下承诺:

考试规则:

一、考生必须按时进入考场,按指定座位就座。把本人考试证或学生证放在桌子左上角,以便监考教师验核。考试开始后15分钟仍未进入考场或考试进行中擅自离开考场者,作自动放弃考试论处。(考试30分钟后,方可离开考场。)

二、考生进入考场后,应保持肃静,不得随意走动。有问题时,应向监考教师举手示意。有特殊情况,要离开考场时,必须经监考教师同意。

三、考生进入考场,只准携带必要的文具,不将纸张、书、书包和通信工具等物品带入考场。

四、答卷必须独立完成,严禁相互讨论、抄袭等。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包括提供作弊条件者),勒令其退出考场,并报告有关部门,该考生本次本门课程考试成绩以零分记录,注明“作弊”字样,不予正常补考,并视情节严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五、考生所有答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拖延。考生交卷后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内、外停留、喧哗、影响他人考试。

本人承诺:不请他人代x,在考试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遵守以上考试规则,诚信考试。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塑诚信人生,共筑诚信校园。

大学生诚信承诺书 篇七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随着期末的临近,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即将到来。为了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做到以实力争取优异成绩,用诚信展现良好学风。为此,我郑重承诺,在参加国家和学校统一组织的教育考试和考查中一定做到:

一、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制定的考场管理规定和考生守则,认真履行考试程序,坚决服从监考老师和工作人员管理;

二、不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储存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

三、不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

四、不抢夺、窃取、交换或者传接试卷、答卷、草稿纸等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

五、不在考试过程中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手势传递考试有关信息;

六、不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

七、不请他人或者为他人考;

八、不故意销毁试卷、答案或者试卷材料;

九、在答卷上认真填写本人的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等信息;

十、如违反考试纪律,自愿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违纪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接受处理。

承诺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生诚信建设论文 篇八

科学塑造高校学生诚信品质的心理机制

摘 要: 从理性经济人视角看, 人既具有公利性也具有自利性, 同时也是理性人, 在行为之前往往会权衡成本与受益, 进而选取较为有利的行为。诚信“受益”小于失信“受益”是大学生失信行为的主要根源。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塑造诚信品质心理, 应从教育机制、激励机制、渗透机制三方面共同着手, 形成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心理塑造机制, 使其坚信诚信“受益无限”, 失信“损失无穷”, 从而实现“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的心理转变。

关键词: 诚信品质; 心理塑造; 受益; 理性经济人;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ational economic man", people have the nature of seeking benefits for the public society and themselves, but also are rational. People often weigh the costs and benefits before they act, and then choose more favorable behaviors. The "benefit" of honesty is less than the "benefit" of dishonesty, 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college students' dishonesty. The core and ke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grity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ies in shaping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We should to construct the psychological shaping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honesty qualit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infiltration mechanism.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believe that good faith is "benefited" and dishonesty is the "loss", and are willing to be honest.

Keyword: honesty quality; psychological shaping; benefit; rational economic man;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国家和社会发展, 使受骗者遭受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也损害了国民形象。更令人担忧的是, 诚信缺失虽然让大家都深恶痛绝, 然而又习以为常, 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共识”。面对这种诚信危机, 我们不得不警醒, 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 其诚信品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心理机制的构建是形成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核心和关键。只有诚信品质植根于大学生内心深处, 才会将诚信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真正做一个诚信的人。“理性经济人”理论认为, 人既具有公利性也具有自利性, 同时也是理性人, 在行为之前往往会进行成本与受益的权衡, 进而选取较为有利的行为。[1]笔者以“理性经济人”理论为分析视角, 探讨如何让诚信成为对大学生有利的行为, 帮助大学生认识诚信的“有形受益”与“无形受益”,反思失信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从而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诚信思想观念。

一、理性经济人理论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心理塑造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基本假设, 最初是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2]后经过学界持续批判和不断发展完善, 最终确立了它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所谓理性经济人, 就是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偏好或效用的经济人。[3]涵盖三个层面的意思, 首先, 人是公利和自利的统一体, 这是其行为的根本动力;其次, 人是理性人, 在自身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适用范围内, 在经过理性思考后趋利避害, 选择最有利的行为;最后, 在追求“自利”的同时, 又可以带来社会的“公利”。[4]

“理性经济人”理论虽然起源于经济领域, 但经济人同样具有思想道德维度, 纵观思想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思想道德的精髓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 而不是单方面的利他主义,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对其衡量标准不尽相同, 但大多数的思想道德主张在满足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兼顾个人利益, 这实际上是说, 思想道德既有公利也有自利, 或从长远上来说, 是“利己利他”并存的。[5]因此“理性经济人”也是合乎思想道德的, 以此为视角分析和解决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同样是适用的。

大学生诚信问题属于思想道德领域的范畴, 同样可以用“理性经济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当前, 大学生失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业方面, 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编造理由请假;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经济方面, 评奖评优中弄虚作假;恶意欠缴学费;骗取助学贷款, 不如期还贷, 甚至恶意不还贷;借取他人财物不按时归还, 甚至有意骗取他人财物。[6]择业就业方面, 简历掺水, 甚至制造假成绩单、假资格证、假荣誉证书等;频繁毁约、跳槽。人际交往方面, 不能以诚相待, 虚情假意, 口是心非;承诺不予兑现, 有意欺骗;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

诚信本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 且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具有正确的认知判断, 本应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 这些失信行为却屡见不鲜。综合分析, 大学生失信有着复杂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原因, 但实施行为的主体是大学生本人, 这一主体才应当对其行为负最大的责任。先明确一个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 在诚信问题的认知上不存在任何障碍, 比如明确知道考试作弊、不如期还贷等是不正确的。再看大学生是否诚信考试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 为了自己能顺利通过考试或取得高分, 产生作弊心理, 这是考试作弊的根本动机, 反映了人的自利性;其次, 分析思考所处的时空环境, 如果不作弊, 就可能不能顺利通过考试或取得高分, 但是, 如果作弊, 就有可能被发现, 被抓, 甚至被处分, 经过理性思考后, 综合权衡各种利弊, 有的学生认为作弊的受益大于作弊的风险, 最终选择最有利的行为——考试作弊, 有的学生认为作弊的受益小于作弊的风险, 最终选择最有利的行为——诚信考试, 这一选择反映了人的理性。由此可以看出, 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 具备“理性经济人”的特征, 在对待诚信问题上, 往往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为。那么, 我们要切实有效地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 应当立足于大学生这个行为主体, 以“理性经济人”为视角, 从人的本性分析和思考, 构建合理科学的心理塑造机制, 对症下药, 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受益”远远大于失信的“受益”, 从而自觉践行诚信做人、坦诚做事。

二、教育机制

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离不开对诚信和失信的正确认知。大学生作为成年人, 在区分诚信和失信对错的问题上不存在疑虑, 但是, 在对诚信“受益”和失信“损失”的认知上, 往往是不够明晰和全面的, 甚至有时是错误的, 所以, 学校要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注重灵活运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诚信“受益”和失信“损失”的心灵洗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诚信认知观。

一方面, 帮助学生树立诚信不仅可以获得近期的“有形受益”, 而且可以收获长期的“无形受益”。诚信是美好的品质, 人人都渴望他人重诺守信, 也当然喜欢与诚实守信的人相处, 所以, 从理论上, 坚持诚信做人, 既可以获得近期的“有形受益”, 也可以收获长期的“无形受益”。但问题是, 如何才能让学生坚守上述认知。这就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教育。比如, 笔者在一次上课时, 有手机突然想起, 笔者立即问道:“谁的手机?”课堂上安静数秒后, 一个瘦小的姑娘用颤巍巍的声音说:“老师, 对不起, 是我的, 我忘记关机了。”笔者当即说:“没事, 虽然你违反了课堂纪律, 但鉴于你的诚信, 我对你在这件事上的处理点赞。”事后, 这位学生给笔者发了一份邮件, 除了表达感激之情外, 还立志以后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做一个诚信的人。后来笔者总结, 这位学生的后来行为说明, 上述对诚信的行为的肯定和点赞使这位学生切身感受到诚信能获得近期的“有形受益”。关于诚信可以收获长期的“无形受益”, 这也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教育。鉴于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 思考问题时, 眼光往往不够长远, 对诚信的“受益”和失信“损失”难免只看眼前。所以, 学校要引导大学生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待诚信“受益”和失信“损失”,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比如, 在评奖评优中坚持诚信, 不弄虚作假, 虽然可能无法在评奖评优中获胜, 但是可以收获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可以促进自我反思, 激发自己的拼搏精神, 这种“无形受益”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更加有意义, 可谓“受益终身”。

当前, 有些大学生不仅不能正确区分“受益”和“损失”, 而且更看不到, 失信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比如, 每当诸如中秋、国庆这样的小长假前一天, 往往会有许多学生编造各种各样的请假事由, 学生自以为很高明, 认为失信获得了多享受一天假日的“受益”, 洋洋得意。对此, 可以就上述失信行为开展严肃的失信损失教育, 正告学生, 其当前的“有形损失”是:上述失信行为不仅使自己错失了获取知识的宝贵机会, 也给老师及同学树立了不诚信的形象, 不利于在校期间的评先、评优;其长远的“无形损失”是:上述虚假请假若持续下去, 慢慢会养成随意说谎的习惯, 而随意说谎的习惯一旦形成, 很难改变, 往往会蔓延到以后的工作中。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失信行为迟早会被发现, 而一旦被发现, 轻则给同事、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重则失去单位的信任, 影响自己的发展前途, 甚至可能失去工作, 被加入黑名单, 在同行业再难就业, 这样, 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极其不利, 其最终的“无形损失”巨大。

三、激励机制

正确的激励是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内驱力, 因此,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大学生诚信品质心理塑造的激励机制, 分为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激励机制, 目的在于对诚信者予以激励, 对失信者进行惩戒, 让大学生诚信的行为得到“受益”, 失信的行为得到“损失”, 当然这种受益和损失并不单指物质方面, 对大学生而言, 更多的是精神方面和未来的发展。

首先, 将诚信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寓于大学生日常管理、评奖评优、学位授予、就业推荐等制度中, 实现“有制可依”, 对诚信者予以奖励, 使之“获利”, 对失信者进行惩戒, 使之“受损”。如,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 对于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 在平时成绩中给予适当加分;对于旷课、编造理由请假的学生酌情扣分, 情节恶劣的, 取消该课程的考试资格。完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发展党员和就业推荐考核的综合测评制度, 将大学生的诚信作为重要考评依据, 规定相应权重, 对有不诚信记录的学生, 实行一票否决。同时, 可设立诚信专项奖励基金和专门荣誉称号, 表彰、奖励诚信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在校大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并将此放入学生毕业档案中, 日后, 相关部门办理事项审批时, 应考察其在校的诚信状况, 如在校期间存在骗取助学贷款, 不如期还贷等失信行为, 不予办理房贷、车贷等。

其次, “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 加强对失信者的惩戒, 如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学术论文抄袭处理办法等,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 执行不到位, 助长了学生的失信心理, 让失信者有机可乘。比如, 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 本应该按照规定取消考试资格, 但学校往往“放水”, 这进一步助长了学生无所谓的心态。又如, 在监考过程中, 有的教师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 对作弊的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作弊学生便会心存侥幸, 久而久之, 更加肆无忌惮, 其他本来未作弊的学生也开始盲从, 认为不作弊吃亏。再如, 为了防止学术论文抄袭, 各学校基本在论文送审或答辩前进行检测, 但是有的学校执行程序存在漏洞, 被检测的论文不是立即由学校直接送审, 而是返回到学生, 之后再由学生提交送审论文, 这样, 被检测的论文和被送审的论文就可能不是同一版本, 给论文抄袭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 在对待大学生诚信问题上, 良好的激励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但“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更是至关重要, 不能让任何学生有侥幸、从众、吃亏等不良失信心理, 更不能让失信者有可乘之机, 成了漏网之鱼, 否则, 再好的制度都形同虚设。

四、渗透机制

大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思想状况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每天通过人和事物的接触, 以及网络等信息的传播, 可以较好地感知到社会整体诚信状况。如果大学生得到的反馈常常是诚信者吃亏, 而利用坑蒙拐骗等手段的失信者反而能获得更多受益, 且不用付出代价或付出了较小的代价, 便会慢慢推翻自己原本建立起来的对诚信的正确认知, 弱化“诚信‘受益’大于失信‘受益’”的认同。因此, 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 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 让大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诚信的受益, 失信的代价, 这将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心理塑造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巨大渗透作用。

首先, 社会各级各部门要承担起优化社会诚信环境的重担。一方面,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建立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如对诚信者在教育、医疗、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 开通诚信“绿色通道”, 让诚信者一路畅通;同时, 加大对失信者的惩处力度, 建立健全大数据管理平台, 对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无处藏身。另一方面, 加强诚信和失信典型案例的宣传, 使诚信者成为榜样,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让失信者遭到社会的唾弃。

其次, 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育人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大学生诚信品质心理塑造中, 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校园文化的重要熏陶作用。一方面,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大学生中的诚信典范, 发挥朋辈影响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的“受益”。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主题校园活动, 如诚信微电影大赛、诚信征文比赛等活动, 让大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诚信的“受益”。另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教师诚信建设, 特别是建立健全教师学术造假的惩处制度, 让教师学术不诚信的行为得到相应惩戒, 从而为大学生诚信起到教育警醒作用。

最后,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心理塑造离不开家庭,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 家长不能给孩子灌输诚信吃亏的错误思想, 应以身作则, 诚信做人, 诚信做事。另一方面, 一旦发现孩子存在撒谎, 欺骗的行为, 比如, 编造理由不上课, 欺骗父母获取更多的生活费, 骗取他人钱财等。家长绝对不能姑息, 一定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让孩子明白失信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做法。家长千万不可因为溺爱孩子, 而听之任之, 若如此, 只会让孩子形成“失信‘损失’远小于诚信‘损失’”的错误认知。

五、结语

以教育机制、激励机制、渗透机制为内容的大学生诚信品质心理塑造机制, 其核心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 在校园内外形成诚信者处处“受益”, 失信者处处“受损”的良好氛围, 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和认同诚信对其自身的有益性, 使其养成自觉践行诚信的习惯。如此, 大学生在追求诚信“自利”的同时, 又可以带来社会的“公利”——社会诚信风尚的形成。上述三个机制虽然有共同的目标指向, 但有各自的侧重点, 其中, 教育机制重在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灵教育, 使其认识诚信的“有形受益”与“无形受益”, 反思失信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愿意诚信;激励机制重在通过对诚信行为的奖励与失信现象的处罚, 使大学生实现行动的转变——主动践行诚信;渗透机制重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 使大学生坚信诚信“受益无限”, 失信“损失无穷”, 从而使他们坚定诚信观念、树立诚信品质, 最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实现“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的真正转变。

参考文献:

[1][4][5]吴新平, 严晓琴。“理性经济人”假设与道德相矛盾吗[J]。人民论坛, 2016, (31) :64-65.

[2]黄晓东。试论理性经济人与制度的关系[J]。知识经济, 2011, (6) :15-16.

[3]冯昊青, 李建华。理性经济人的道德辨析及逻辑演进[J]。人民论坛, 2006, (11) :62-65.

[6]唐艳明。大学生诚信培养的驱动力分析--以行为驱动为分析视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4 (1) :100-10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大学生诚信承诺书》,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60 30959